Loading color scheme

周敏:美国华裔女院士的著述生涯与成就

周敏,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院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终身讲座教授,王文祥伉俪美中关系与传媒基金讲座教授,亚太中心主任。她还兼任中国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于1982年在中国中山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分别于1985年和198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本尼分校获得社会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1990至1994年);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亚美研究学系的首任系主任(2001至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讲座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华裔馆馆长(2013至2016年)。

周敏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民与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种族与族裔研究、美国亚裔研究以及城市社会学。在移民跨国主义、亚洲洲际移民、华侨华人、新二代、亚裔美国人、移民创业、美国族裔语言媒体及族裔辅助教育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共出版19本学术专著,在著名学术杂志和刊物中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搜索引文数超过3万2千。曾荣获2017年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杰出职业成就奖和2020年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美研究分会杰出学术贡献奖。

著作等身  荣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4月28日13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名单,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的周敏(Min Zhou)博士荣膺院士。在今年新当选的261名院士中,周敏博士是社会科学部中唯一的美籍华人社会学家。

消息传来,周敏教授表示能够获得这一殊荣,非常惊喜,但同时又谦虚地表示,还有许多学者的学术成就比她更突出,她只是比较幸运而已。

然而幸运之神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周敏的研究领域是移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民族社会学和亚美研究学等。多年来,她的研究与著述汗牛充栋,早已经领军这些研究领域二十多年了。

纵观周敏的主要著作:《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在美国成长:越裔青少年如何适应美国社会》、《当代美国亚裔社会》、《美国亚裔青少年文化与族裔认同》、《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当代美国华人社会:移民、种族与社区变迁》、《长为异乡客?当代华人新移民》等等,都是深入到美国社会尤其是华人移民社会变迁的根部,透过现象解析本质,成为宝贵的社会学文献。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成立于1780年,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同时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华裔院士大部分为知名的科学家如: 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等。文科的华人院士包括: 胡适、杜维明,、赓武、哈金等。周敏教授是唯一的华人女性社会学家。

221409 Min Zhou 03 final f4681884 b85c 4326 801f f1abc1eca544 prv

留学美国  从唐人街开始的深度探索

作为80年代前来美国留学的天之骄子,周敏是如何开始在美国的求学之路,并且锁定移民社会学作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呢?

周敏表示,八十年代中期,作为自费留学生前来美国,为了支付学费与生活费,她首先得勤工俭学,暑假到纽约的唐人街找工作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初见纽约唐人街,她感觉到很大的触动。因为当时纽约是个国际大都市,而在唐人街连同它的许多华人老店铺却挤身其中的情景,似乎重回中国的二、三十年代,这令她非常震惊。她当时就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这样的唐人街能够在纽约存在了一百多年?二是唐人街对华人移民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些疑问也是她两年之后决定做博士论文的起因之一。

周敏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都市社会学家,当他听说周敏有兴趣选择唐人街作为她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他也不太看好这一课题。他认为唐人街已有定论,而且当时做有关唐人街和海外华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历史学和人文学者,没有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周敏却从社会学的视角,开启了对唐人街的深度研究。她在1992年出版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唐人街》,开创了对美国移民社会研究的新方向,至今已成为研究唐人街和海外华人社会的经典著作。

周敏表示,通过对唐人街的深入研究,她得出的结论是,唐人街不是一个阻碍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贫民窟,而是有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潜力,是驱动移民融入社会的动力。她的结论与当时的社会学结论是相反的,并且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周敏是最早开始关注唐人街现象的社会学家,她的研究从唐人街扩展到整个亚美社区、新移民社区以及移民第二代等更加广阔的范围,并且在其专业和跨学科领域不断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ZM 1

潜心向学  移民研究的集大成者

多年来,周敏在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下,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孜孜不倦,成果丰富,著述等身。,虽然出版了许多的专著和论文,但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她共出版了 19 本学术专著,在著名学术杂志和刊物中发表了 200 余篇学术论文。周敏教授最近出版的新书包括:《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英文,合著,2015),《美国移民第二代的崛起》(英文,合著,2016),《当代海外华人社会》(英文,编著,2017),《長為異鄉客?–––當代華人新移民》(中文,主编,2021),其中《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连续获得了美国学界的五项大奖。她在1993年和波特斯教授一起创立了分层同化理论(segmented assimilation theory),对美国第二代新移民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她论文的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至 2022 年 4 月底止达 32500次。她荣获 2017 年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杰出职业成就奖和 2020 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美研究分会杰出学术贡献奖。 

周敏一家人都是学者,她的先生退休前也在学校工作,儿子目前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UCSD)任终身教授。她表示,她获得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家人也都为她高兴。尤其是她的先生,多年来对她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非常支持,不但在家务上不让周敏分心,包揽了做饭和开车接送等重要家务,还对她的所有著作的中文版进行认真翻译、审译和中英文校对。

ZM 2

ZM 3

争取平权  学会对话

周敏的研究从来都是深入扎实,与时俱进,没有停止过对当代移民社会现象的实证观察与分析。她表示,最近美国社会出现的反亚和仇亚的情绪,并不是一个孤立短期的现象。这种种族歧视和仇恨情绪是一直存在的,有其历史渊源与制度系统化的,从1882年排华法案的通过以来(即便在1943年被废除),一直不曾有质的改变。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比如中美关系恶化、疫情泛滥等,就会激化出来。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整个族裔持续的团结和努力。曾经有人问过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她表示,实际上,对于少数族裔来说,所谓的成功哪有什么捷径?主要是努力工作,没有其他路可走,而且是要刻意加倍努力去证明这种成功。对于没有族裔歧视压力的人来说,就不用那么努力刻意地去证明自己。

她说,华人新移民,在社会上集体发声是很重要,发声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即使是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但还是要注重把自己的意愿和不满表达出来。当然不能够一边倒。一个多元的社区才是正常社区。华人应当团结起来,但要学会要对话和包容。

她强调说,对话与辩论不同,对话的目的是求同存异而不是强求一致赞同或发对。要通过对话,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与要求。并不是要试图与人辩论、说服别人,那样不利于了解与互信。

ZM 4

ZM 5

【资料收集:美华基金会 / 文字编辑整理:美国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