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lor scheme

林建海:叱咤风云 调和鼎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华人秘书长

 

林建海,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秘书长,兼任IMF理事会和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秘书长。现为国际金融论坛(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 IFF) 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外交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荣誉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布雷顿森林委员会成员。林建海毕业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获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

林建海1989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在亚洲部,战略、政策与检查部,财务融资部和秘书部任职;2012-2020年就任秘书长,主管IMF理事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及执行董事会工作,亲历和深度参与了全球宏观经济监督、全球金融危机救助、IMF份额及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重大决策,并曾多次参加G20峰会、世界经济论坛等高级别国际会议。

“责任是我在IMF工作的深层动力。我工作中的一大快乐在于掌握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过程。将坐标建在世界和具体的国家,在瞬息变动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能对纷繁复杂的变化和情况进行把握与展望。在IMF更大的乐趣则在于这项工作带给我的责任感。工作再难再累,也都甘之如饴。因为一切分析与决策,往往归结到为某一国家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最终是为了推进该国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Lin Jianhai IMG 0327前国际货币基金会秘书长林建海博士

少而好学  日出之阳

对林建海来说,地球的大小是相对的。出生在浙江乐清磐石镇的农家,村镇对他来说曾经是很大的;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位,放眼四海,地球对他来说又是小的。这一切的时空位移,沧海变化,其实都起始于一个聪慧少年的向学之心。

林建海5岁就随姐姐上学,虽然年岁未满,但因其聪明早慧而得到了正式学习的机会。虽然林建海的求学过程,正赶上文革时代,经历了停学、务农等种种坎坷,时代的烙印在他的身上一样不少,然而,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与勤奋好学的习惯,帮助他把握住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机会,小小年纪就开始展示其远大志向。

1974年林建海被北京外贸学院(现改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专业录取。在大学期间,林建海一直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兼英语课代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也受到系里及院领导的重视。

1978年初,大学毕业后,因为学校的选拔与恩师的挽留,原本打算回南方工作的林建海继续留校进修,以补充师资力量。这时学校意外出现去海外留学深造的机会。因林建海在全校老师出国考试中成绩优异,脱颖而出,于1981年秋,来到太平洋彼岸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留学,主攻国际金融。

2012 Annual Meetings with former MD Lagarde

留学海外  羽翼已就

飞渡重洋,世界在林建海的面前打开了更广阔的图景。从浙江小镇上一个农家小院的寒窗,到美国旧金山美洲银行总部五十层的实习,林建海的眼界已不可同日而语,曾经对读书遥不可及的渴望和梦想,如今仿佛触手可及。然而,他也深深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努力向上,不断进取。

1983年秋,林建海接受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来到美国的东海岸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格鲁布教授在美国学术界颇有声望,并对林建海这位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寄予了厚望。林建海第一学期就选了六门课,远远多于一般研究生的课程安排。然而,林建海刻苦学习,顺利完成所有课程,不仅没有辜负导师的期望,还成为当时学生中的榜样。

在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支持下和导师严格督促与悉心教导下,林建海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完成学业,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学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博士学位,在该校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为以后该校继续向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打下了基础,但也因此为后来者定下了高标准。

回顾20多年的学生生涯,林建海感觉是有苦也有甜,一方面是学习的重担和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生活的自由多趣。留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同学们常常相聚,高谈阔论,还真有点“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的味道。

At a Confernece

折冲决策  肩挑重担

1989年林建海决定申请就职IMF。那是他在70年代北京读书时就已经知道的国际机构,也是他心之所系。他回忆道,在北京读书期间,与老师合写了一篇与IMF汇率制度相关的文章,刊登在学校的《对外贸易研究》第一期。没有想到的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居然与IMF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IMF是1944年和世界银行同时成立的,其宗旨是监督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以及帮助成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恢复经济发展。该组织现有成员国共190个,理事会是其最高决策机构,由各国中央银行行长或财政部长组成。IMF有三大主要职能:监督成员国和全球经济政策和发展,向成员国提供能力建设,并向成员国提供信贷支持。IMF现拥有可贷资金一万亿美元,是帮助成员国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防线。因此,在和全球危机的较量中,IMF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家喻户晓的应对全球危机的“救火队”。

IMF现有职员近三千人,其中一半为经济学家。毋庸置疑,该组织招聘职员要求非常高。它每年主要招员一次,约二、三十人左右,可每次报名应试者高达千人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世界知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生。其面试的严苛程度决不亚于博士论文的答辩。对博士论文,毕业生是有备而来的,而这样的面试,只有凭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临场发挥的能力。在众多申请者中,林建海顺利通过了面试,于1989年正式成为该组织的永久雇员,从事分析监督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信贷工作。

林建海介绍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一直在IMF亚洲部工作,去过亚洲的许多国家,当时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令人注目。所以当危机冲击泰国、印尼、韩国时,心里很难过。危机发生时,我已调到政策发展与监督部工作,该部负责IMF的所有信贷政策及审批工作。我每天主要任务是审阅信贷文件,开会商讨国际资金流动、金融市场动态和与成员国相关的迫切问题,常常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访问成员国时,我们常常五、六人一起,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分成四大块:即实体经济、财政状况及政策、货币信贷动态及政策、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每人负责一块。这四块加起来,大致就可以对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政策得当与否,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访问时间大约为两周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对一个国家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任务是很重的。为此大家都很齐心,少睡觉,多干事,直到圆满完成任务。谈判时,因对方都是部长级高级政府官员,甚至有时是国家领导人,我们还要做到有礼有节,以详尽、科学地分析为依据,深入讨论,争取双方达成一致。当然,谈判中也会出现分歧,但只要我们做到合情合理,许多重大分歧最终一定会得到解决。”

2012年3月,林建海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负责IMF执行董事会的工作计划及日常事务,协助IMF总裁组织和主持执行董事会议,并协调190个成员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各项事宜。他同时兼任IMF理事会和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秘书长,协助该委员会主席主持由24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组成的委员会核心会议。

林建海介绍说,执行董事会是IMF的常驻决策机构,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代表190个成员国。执行董事会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策进行磋商,对全球经济金融走向和政策应对展开讨论,并对IMF贷款的发放、融资、特别提款权分配以及其他事宜进行表决。执行董事会通常每年召开近350个正式与非正式会议,讨论近3000份会议文件。除此之外,秘书部还负责一年两次的春季大会和秋季年会,其中包括最高决策机构,即理事会会议,以及云集经济金融界领袖、学术精英的各种最高级别的研讨会。同时,秘书长还负责组织安排IMF总裁的选举工作,以及与成员国的日常沟通事宜。

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代表190个成员国的不同利益、站在不同立场的24位执行董事的意见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最终使执行董事会顺利通过决议并付诸实施,是秘书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执行董事会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之前,他和他的团队需要阅读大量书面材料,了解问题背景以及执董们的主要观点和立场,对会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预想,并准备好应对方案。尤其是遇到比较复杂、既有争议性的会议时,会直接面对面了解每一位执行董事的意见。对林建海来说,在各项工作中要倾听成员国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综合考虑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力求“端平一碗水”,提出并实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方案。

他说,“在这个位置上,我深刻体会到在IMF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思考方法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在国际舞台上高度参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决策不仅需要学识和工作经验,多年来在IMF工作中沉淀出来的对事物的把握和全局感,以及外交技巧也是历任秘书长胜任这份工作的重要因素。”

“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是我恪守的信条,也是人生的哲学。”林建海说,“工作中没有捷径,一切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的做事精神,源于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With the Current IMF Managing DirectorWith the Current IMF Managing Director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0年7月,林建海正式卸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完成了他的光荣使命。在IMF的新闻声明中,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 “我对建海卓越的领导能力、优秀的组织协调才能、对基金组织政策和运营的广泛和深入了解以及他全心全意为成员国服务的奉献精神深表钦佩。作为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主席,我深知执行董事们非常信任建海,为他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至高的评价和认可。”

林建海是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华人秘书长,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31年里,他见证了IMF的改革、变迁、起落,以及近年来在全球地位的空前提高。在此期间,他也亲身经历了许多国家从位居中低收入的落后状态,走向新兴市场的繁荣。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整体,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四分之一。在21世纪的第一个7年里,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到一半左右。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三得益于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其中仅中国就支撑了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增长。

虽然从IMF 秘书长任上退休,但是林建海做为世界顶级的经济金融专家,并不会停止对世界奉献的脚步。去年他被授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荣誉教授,不久前又接受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聘请,担任顾问教授,继续为中国经济金融学界的人材教育和培养提供帮助与指导。

林建海现正在撰写“化危为机”一书。此书将全景式地解读全球经济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重大挑战,IMF如何分析和监督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影响,并如何帮助其成员国在历次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共渡难关,恢复经济稳定和增长。林建海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即一个机构或个人都要勇于面对变化和挑战,善于创新、不断改进。这是IMF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的主要原因, 也是他一个从乡村小镇到国际经济舞台人生历程的写照。

林建海目前也不定期地为中美大学学生举办有关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报告会,并参加相关的国际研讨会和出版研究文章。对他来说,退休只是人生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所得与大家分享、回馈社会,既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

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mmittee Meeting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mmittee Meeting

【资料收集:美华基金会 / 文字编辑整理:美国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