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lor scheme

苏智欣:四十年如一日 推展中美教育比较研究硕果累累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CSUN)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终身教授、中国所终身荣誉所长、教育改革合作中心主任、美籍华人苏智欣(Justine Su)博士在中美两地发展「比较教育研究」,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教育领导人,四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受到国际教育界极大关注与赞扬。

苏智欣博士

苏智欣曾在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修英语文学和西方文化专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毕业后在中国教育部外事局参加工作,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1984年,她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师从世界知名教育学者约翰·古德莱得博士,参加了他发起和领导的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研究,获得教育政策学硕士和数育管理学博士学位。接着她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和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yhridge, CSUN)任教,以UCLA太平洋研究中心和CSUN中国所和教育改革合作中心为平台,为中国多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政府机构、企业单位和卫生管理部门设计并举办了多种类型的长期和短期的培训及联合学位项目,多次安排和带领美国教育领导人、教师及学生到访中国参加各类教育文化活动,为促进中美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获中国教育部 “杰出华裔学者春晖奖,” 并两次获得美国国际荣誉学者联合会颁发的 “国际交流杰出贡献奖。” 苏博士的教学领域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改革关键问题、教育平等及多元化、教学与教师教育、比较教育、亚裔美国人教育、亚洲教育等课程。 她还应邀担任了中国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以及台湾大学教师教育中心的国际专家评委。

苏智欣博士先在中国接受了系统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又在美国继续学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先在中国教育部参加工作,发展和协调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加入了美国学术界,在大学和中小学校开展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和中美教育比较研究。执教中,她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在大学的教学、研究及服务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便获取了美国大学的终身职并在六年之内完成了一般美国教授十几年才能走完的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的晋升历程,为她之后发展中美比较教育学术研究争得了宝贵的自主权,同时也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兼任加州州立大学中国所所长20年并兼任大学国际交流总负责人10年。

苏博士为江苏教育代表团授课比较教育

苏智欣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文理兼长。她喜欢文学、历史、外语,并在高中时一举获得全校数学竞赛冠军及理化竞赛冠军,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苏智欣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抽象的数据、公式、逻辑推理、论证深深地吸引了她,解开一道又一道难题的同时,苏智欣沉浸在挑战力十足的数学领域中。她的志向和她父母的心愿是,她要直接进入或考入清华大学,做一名出色的科学家。从小到大,她并不是书呆子,而是很喜欢运动,特别是游泳,在中学和大学时均参加校队和市区竞赛并获取超前名次,十二岁时开始参加附近大学的校队每年横渡长江。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她也参加校队并打破大学游泳比赛记录,在上海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取接力赛第一名等好名次,还参加了畅游黄浦江的年度活动,每次历时六小时,游程长达一万两千米。学生时代的体育竞技训练不仅发展脑力,而且在耐力、毅志力、韧劲、恒心等方面对苏智欣的心智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高中毕业时,正值知青上山下乡,苏智欣上大学深造的美梦破灭了。她虽然不很了解国家所经历的沉重灾难,但是倔强个性使她不服命运的安排,带着厚厚的数学书下乡,在南京市郊的农村里干农活,白天下田劳作,晚上做数学题,好强的个性越磨越砺。无论是在农田还是在知识的田野里,她都辛勤耕耘,从不言苦,在下乡的第二年就被农民推荐担任了负责农务的生产副队长,农忙时凌晨两点起身吹哨唤醒全村的农民并带领他们下秧田和麦田干活,晚上还积极组织读报会和文艺演出,给缺乏教育和文化生活的农民群众带去了知识和欢乐。对于命运的舍弃,她从来没有抱怨和颓废过,始终乐观地奋斗与生活着。

机会永远是属于一个勤奋向上的人,一九七五年中国的高校恢复招生,苏智欣被所属公社推荐成为工农兵学员并按国家当时的需要分配到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虽然这不是她自己倾心的数理专业,但终于开启了她的大学梦。在完成大学本科学习之际,她并不满足,准备考研究生院,这一次命运却给了她更好的机会。中国改革开放,教育部举办首批出国留学生考试,她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取全额奖学金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三年,主修语言文学与西方文化专业。苏智欣把自己的生活融入校园,继续编织自己的大学梦。

一九八一年,苏智欣在多伦多大学学成回国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去大学当老师,而是因国家的需要被分配在中国教育部外交局从事教育管理及中外教育交流工作。她欣然愉快地上任,常常随国家代表国出国访问,也曾在联合国教育文化大会上当同声传译。这是一项人人羡慕的工作,朋友、亲威都感叹她好命。可是,苏智欣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很不踏实,因为她之前所学的专业是语言文学,对教育管理科学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理解。干一行爱一行的苏智欣萌生了去深人了解这个领城的愿望。于是,她开始申报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放眼探寻这个领域。

当时中国国内在这方面的发展及研究相当薄弱。在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之下,她申报了美国的硏究生院,被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双双录取。与此同时,苏智欣在工作中遇到了她理想中的导师、世界著名教育改革家和研究学者John Goodlad 约翰·古德莱得教授。当时,他刚从UCLA转任于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苏智欣毫不犹豫地投报在他名下,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工作经历被录取了。与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的知青一样,苏智欣曾经遭到命运的舍弃,因此更懂得珍借得到的每一次机会。来到清新美丽的西雅图,苏智欣压跟儿没想到去享受假日和异国风景。她十分尊崇导师严谨的做学问风格,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好老师的指点。

苏智欣在读研期间勤奋好学,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做研究,经常熬夜至凌晨才休息,却从不觉得劳累与烦闷。苏智欣仅用一年时便完成了硕士课程,再用两年时间修完了博士课程,两年时间做调研和撰写博士论文,在1989年获取了博士学位。她的长达四百三十五页的博士论文「探索影响美国师范生教育观念发展的关键因素」反映了她踏实的研究风格。做为全美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梯队成员,她走访了美国十一所大学,收集了三千多份问卷,访谈了一百多师生。她在读研期间学到的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研、历史文献综述与分析、个人和小组访谈及课堂观察等,为她今后发展自己的独立研究课题打下了扎实基础。毕业之前,她已经在国际一流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五篇单独作者的研究论文。

苏博士于2016年获得CSUN中国研究院终身成就奖

博士学习毕业后,苏智欣立即获美国三所大学录用,并选择到加州州立大学(北岭)教育学院工作,成为该学院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教授。通常新任教师要用六至八年时间证明自己的合格性以获取终身职,否则就会被大学解雇。苏智欣仅用三年时间便以其丰富的研究成果、高质量的论文、出色的教学、广泛的交流及其对大学和社区的服务和贡献,通过了各级人事审查委员会考核,破格获取终身职。这是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那时她女儿刚出生不久,她白天上班并照料幼女,晚上备课和分析研究数据。许多论文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开始动笔,到凌晨四点完成的。在异国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苏智欣始终保特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和乐观上进的精神,向美国同行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新女性 – 既有传统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韧性,又有现代知识女性的智慧和独立性。一九九三年,在州大提前获取终身职的她,又受聘于UCLA(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教育研究生院,成为该学院的第一个华裔教授并兼任了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教授理事会成员。此时,她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美国学校与师范教育改革,美国少数族裔教师的培养,以及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合作关系。她对美国师范教育及少数民族师范生的研究论文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及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并二次获选收入全美师范教育年鉴,对美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美国同行的尊重与认可,成为全美师范教育协会出版委员会成员,并为多种顶级杂志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的国际教育评论和高端学术会议做评审工作。之后她再接再励,申请并获取了加州大学总校长办公室太平洋研究项目基金,设计和发展了中美师范教育比较研究以及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对中国教育之影响的历史研究和批判性评估。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她还相继发展和领导了中美校长比较研究、中美中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研究,中美大学教学比较研究,中国城乡校长比较研究, 在华留学的美国学生的评估研究,新冠疫情下的中美基础教育研究等项目,在美国, 中国及欧洲学术杂志和书刊上和各种国际会议上发表数百篇研究论文。她的中美校长比较研究模式已被澳大利亚、瑞典、韩国、香港和台湾的学者和博士生成功地采纳和应用。她设计和实施的中国城乡校长研究的三部曲报告均在比较与国际会议上发布并在世界比较教育协会联合会的会刊上发表,为各国比较教育学者树立了榜样, 也成为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时的一个重要报告主题。

苏博士访问南京师范大学

苏智欣博士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是她编译的古德莱得研究报告书,《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被誉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并成为中国教育学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参考书。这本书的姐妹篇,《为称作学校的地方培养教师》,也即将在中国发表并在2023年比较与国际教育研究学会年会上发布,为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与改革提供关键性的参考书。2012年,中国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对苏博士进行了封面人物专访,全面报道了她为中美教育交流以及教育国际化所做的贡献,专访报告已被收集在《教育中国梦》- 50位教育学家访谈录中。2019年,苏博士应邀在美国杜威研究学会以“杜威与中国 - 纪念杜威访华100周年”为主题的年会上做主旨发言,题为“杜威与中国教育:比较的视野和现代的诠释,”成为第一位荣获美国杜威研究学会“杜威讲师Dewey Lecturer”称号的亚裔学者。这是美国教育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之一,之前获此年度殊荣的美国学者包括苏博士的导师,UCLA教育研究生院前院长古德莱得John Goodlad、美国教育研究学会前任会长舒尔曼Lee Shulman、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前院长克莱蒙Lawrence Cremin, 美国杜威学会前任会长杰克逊 Philip Jackson等。

在今年九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教育大会」上,苏智欣教授应邀做主旨发言,介绍她从教四十多年以来的比较教育生涯和教育研究成果,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与赞誉。目前,她的教学课程主要集中在教育平等与多元化的主题上,研究与写作工作继续关注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对美国的多元化教育和STEM教育发展的介绍与评估。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后,虽然无法开展面对面的访问与交流,但她仍然坚持与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在线上合作,开展了疫情之下的美国基础教育及中美线上教育比较研究,多次在国际与比较教育会议上组织和参与线上论坛并发表演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中美关系紧张的逆境之中继续推动中美教育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苏博士在CSUN COE欢迎中国校长代表团

苏博士在CSUN中国新年展

【资料收集:美华基金会/文字编辑整理:卢威】